精英的傲慢——第二章读书笔记

笔记 · 01-17 · 126 人浏览

第二章:“因践行善德而伟大”:优绩的道德简史

天命论思维的影响

作者在这一部分强调,在我们当今时代的优绩至上主义背后,有着神学辩论的深深烙印。新教的工作理论最后是自我作为战胜上帝恩典,自我掌控和自我实现的道德压倒对上帝的感激和谦卑。

随着对上帝信仰的消退,对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信心逐渐增强。我们越认为自己可以自我实现、自给自足,就越没理由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愧疚或感恩。

这一点在我读到时,使我回想起之前在和一位学习佛经的朋友的讨论中,我总是对于人类主观能动性给予充足的信任,又将一些问题归咎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足的发挥。读完这一章节回来看,主观能动性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下的社会,也确实不可避免地可以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运气。我们总是强调过程,却选择性忽视条件,这不是理性而是残存的天命论信念。

就像早期天赐神权一样,世俗的优绩至上体系也是通过道德的方式让幸运之人确认自己有权有这份好运而其他热就该承担自己的不幸,道德上让自己的成功反应自己的美德,让自己在别人看来是应得的。作者把这拿到天命论这来对比不难看出这本质上还是之前的天命,只不过之前是上帝给予人天命,而现在是用自己拥有得到这一切的美德来反映出来。这样的后果正式和之前的天命一样,有人生下来就该受到苦难,同样的失败者就该因为没有这种美德而低下。新教教徒对天命论的信念变成了为经济地位现状提供精神上的合理化解释的方式,天命甚至默默地为财富不平等背书

但是天命论存在与自我掌控伦理的对抗,在天命论那里,还有比我们跟高维度的存在,在这层存在之下,我们获得多与少都不是取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神秘、悲剧和谦卑是存在的。那自我掌控是如何获得道德上的正当性的呢?将人类的自我努力和天意的奖惩结合起来的做法为优绩至上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土壤

后面作者引用李尔斯的话说敏锐认识到运气和命运的难以预测,促使幸运之人想象自己的不幸从而克服优绩至上主义的傲慢,意思就是如果不那么强调自我掌控,使自己摆脱认为自己能做到怎样的必然而去看到是多么偶然才得到这些。我想到我在一些平台看到分享自己成就的人,在评论区表达羡慕的评论下回复到,“都是我运气好,赶上了”,这也许是谦卑地表现,也许是发自内心的想法,但我作为看到这条回复的,或者说其他人对这句回复再回复,我还是看到很多人的可惜很多人对自己的归咎。即使成功的人在感叹自己的幸运,但其他人还在感叹自己的相当于他的失败,正是优绩主义社会道德上的作用。

后面作者阐述了天命论存在两个版本,一个傲慢式的,一个惩罚性的,这里主要是讲天命论思想下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命运负责,感觉了解即可。

读书笔记
Theme Jasmine by Kent Liao